一個賣棉花糖的小販,把賣棉花糖變成一項表演,
他順著風勢,將棉花糖慢慢拉遠距離,
棉花糖在空中變成一長串的棉絮般長條,
他則快速的在遠處把棉花糖捲成團狀。
有時過長的棉花糖眼看就要落地,四周觀眾響起一陣驚呼,
但他快速趨前,收攏起所有的棉花糖,觀眾掌聲四起,
表演完觀眾父母帶著小孩們排隊爭相買棉花糖。
這位小販在不景氣中,為自己求得一家溫飽,他說:
我的棉花糖並不特殊,但我捲棉花糖的技術絕對是國寶級!
在電視中看完這則報導,小販的表演以及四周父母及小孩的笑臉
讓我印象深刻,而每團二十元台幣的棉花糖也變成養家活口的好生意。
這是我看過最平易近人的創新行動,也是最好的企業創新教材。
創新無疑已變成當代企業經營最重要的話題,創新就像無堅不摧的利器,
是企業競爭、成長的關鍵,只不過創新被視為太偉大的名詞,
大多數人對創新「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」,很難把握創新的真諦。
用表演來賣棉花糖的小販,把最不起眼、最普遍的小生意,
在產品概念上做了徹底的創新。
棉花糖是小孩的垃圾食物,是可有可無的零食,
一般來說是家長會反對的食物。
但是這位小販把棉花糖從食物變成一種歡樂的情境,
用表演過程吸引了父母親及小孩的目光。
在歡樂中,父母親忘了棉花糖是垃圾食物,
小孩則把買棉花糖、吃棉花糖變成歡樂氣氛的最後高潮,
小販的生意當然滾滾而來。
表面上,小販是在販賣過程中創新,
自己發明了拉長距離及捲棉花糖的技術,這當然是創新。
只是這背後更是產品概念的創新,也是企業創新行動中最難的一種創新。
這個案例說明了創新中幾個最發人深省的隱藏性潛規則:
(一)在任何行業中,都可以有突破性的創新,
不論這個行業有多古老、多傳統、多不起眼。
(二)創新不需要偉大,也不必全面,
可以從一個小流程、小細節開始。
(三)創新也不見得需要大行動、大投資、大改造,
可以由一個人的一個想法、一個行動啟動,
這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事。
至於如何啟動創新? 方法也很簡單,就是「不一樣」:選擇
不一樣的市場、不一樣的商品、不一樣的技術、
不一樣的方法、不一樣的通路,
當然還可以更細微,如不一樣的
價格、包裝、功能、使用情境等,
這些不一樣,總歸一句話就是「差異化」。
所以要用最簡單易懂的說法談創新,就是「差異化」,就是不一樣,
只要你用不一樣做核心概念,來做事、來管理、來創業,
這就可以啟動改變,啟動創新。
不用急著去讀厚重管理書籍,先去想想棉花糖小販的創新吧!
留言列表